建三江农垦局横卧俗称“北大荒”的最主要区域,也是北大荒现代农业的龙头。1957年,王震将军带领10万转业官兵开进了这片没有地名的荒原,拉开北大荒开发的序幕。此后北大荒成为著名的北大仓,被誉为“中国绿色大豆、水稻之乡”。
支持建三江农业发展,是工行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建三江的发展遇到了资金瓶颈。机械化作业、良种培育等农业生产要升级,处处需要钱。1100万亩良田,每亩地大约600元的贷款,每年60亿的贷款需求,仅仅靠几家银行难以解决。
工行做出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战略也在这个时候。近几年,工商银行适应“三农”领域的发展需要,逐步调整信贷政策、创新金融产品,相继制定与组织实施农机、新农村、农副食品加工等多个涉农行业信贷政策和东北、新疆等多个重点农业区域信贷政策,探索“公司+农户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模式。
制度的创新释放出巨大活力。孙局长称,工行佳木斯市分行支持建三江农业建设是实打实的。“不到一个月解决了我们几个亿的资金缺口,还在我们这里建了支行网点,”他说。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工行已累计为全佳木斯市农业及相关产业提供融资近80亿元。
要进入已经被其它传统银行经营许久的领域,其实也不容易。“网点少、没关系、风控难度大”,工行富锦建三江支行行长胡晓明倒苦水。
在佳木斯分行人看来,进入建三江仿佛就成了一场战役。佳木斯分行副行长王凤君告诉记者,总省行的战略落脚点已定,再难也要把农业这块业务做足。“总省行的高度重视给了巨大的支持,高额度、合理价格的信贷资金,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放款,让建三江看到了支持力度,”他说。
孙局长谈起工行的服务一脸兴奋:“ 工行不仅给我们解决了资金问题,其优质的服务以及较为合理的资金价格也让其它银行不得不改变服务,直接让我们农户受益,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希望工行参与进来。”
2011年7月,工行专门成立了富锦建三江支行,全力支持农业发展:
从2011年起,针对建三江15个国营农场农资采购、粮食种植、粮食收储资金不足问题,投放信贷资金16亿元,较好地化解了农场资金不足的难题。
为当地15家农机合作社量身设计融资方式,解决了农机合作社无法提供足值、有效的抵质押担保问题,帮助建三江农垦管理局成功购买高速水稻插秧机1501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机合作社和购机农户的资金缺口,及时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生产建设。
牟宪江是农垦区种粮大户,已连续二年从工行贷款,种粮面积也从之前的一百亩增加到300亩,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每亩地净利润能达到300多元。
有农垦局的统一管理,有五户联保的相关政策,农户的贷款周期很短。“每年贷款时间周期不到一个月,” 牟宪江说。
据统计,工行建三江支行开办的农垦职工个人小额贷款业务,为垦区8家农场16个作业区的1610户种植业户发放贷款近6亿元,解决了他们生产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受支持农户播种耕地38.6万亩,实现产值13.4亿元。
而针对本地粮食企业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累计为佳木斯吉庆豆业、建三江伍峰工贸、富锦大众粮油、佳木斯大明宝贝面粉等80多户企业提供40多亿元信贷支持。
建三江只是工行支持黑龙江三农建设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工行总行已制定多个专项政策支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金融业务发展,为此总行还下发了《东北地区信贷政策》。三年来,已向农垦系统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60多亿元,”工行黑龙江省分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焦滨说。
据介绍,在政策支持下,黑龙江分行相继推出了垦区土地租金收益权支持贷款、未来货权项下商品融资业务模式、农垦系统农场职工个人小额贷款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个人现代化农业机械贷款业务等多项业务,为垦区龙头企业、中小工商户、农场职工等各类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目前,工行支持黑龙江分行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及其产业链金融业务,并以黑龙江行为试点,针对农业生产中涉及的各个环节,一个“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链式营销和融资模式正在形成。
据统计,至2014年5月末,工行农业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1.88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3198亿元,增幅19.9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约4个百分点。同时,不断加强县域机构网点建设,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发展的金融支持,目前工行县域机构网点数5214家,较2011年末增加193家,增幅3.82%。
今年四月,国办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商业银行单列涉农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行尽职免责制度,调动“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工行佳木斯分行行长张虹认为,这对工行进一步加大三农投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相信银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丰收的稻田带给粮户无限希望。“今年保守估计能收入10万元,明年我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种粮大户牟宪江愉快地告诉记者。(摘自《人民网》)
|